蔡瑞珊專欄/一部導演無法握在手裡的《一把青》

蔡瑞珊專欄/一部導演無法握在手裡的《一把青》

轉載自:娛樂重擊  作者:蔡瑞珊

「那個年代,男人的戰爭結束,女人的戰場,才要開始。」4 月份在桃園空軍基地,因為一場意外的側訪,我從曹瑞原口中聽到這段話:「拍這部片其實是大產業的一個縮影。每一次拍一部片都是一個惡的循環,關於產業環境,我想如果我都怕了,更多製作人怎麼辦?」曹瑞原導演一路從白先勇著作的 2003 年的《孽子》和 2005 年的《孤戀花》,暌違 10 年 再度以《一把青》,完成內心那個填補 1945 年代記憶的夢。

「越在荒涼的境界中,越要敢於造夢。只有那個可能才能讓那一片荒蕪有一片生機」,12 月 11 日在一場「影像文創 X 跨界對談」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和公視總經理丘岳,與導演歡喜開幕的分享,卻在與談人潸然淚下,替座談會增添了些許灰色。

這正是一部台前亮麗,後台孤獨的《一把青》 

曹瑞原導演為《一把青》打造停機棚(左圖)及40、50年代復古場景(右圖)

先從意義談起,這部導演窮盡一生想要拍攝的戲劇,一部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腳踩著生長著的土地,一部因為戰爭的年代 1945-1981 而影響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始終無法抹滅的記憶與傷痛。一部如果沒有紀錄下來,也許就會消失了的遺憾故事,引發導演開始想案子、寫案子、造機場、造飛機的衝動。導演也從想拍這部戲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找錢的人生。

直到 2013 年因執筆遞案奔走,曹瑞原獲得文化部補助的 6000 萬預算。導演舉了例子:「拍攝場景前期籌備就耗時一年,申請一個執照要跟七個政府單位斡旋,申請一個設計,要找一個設計師建圖、蓋章,送至營建署發臨時執照,整個過程 70 幾萬,接下來再拆除又是 70 幾萬!我說我們這個產業,在螢幕上看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值得花的,也就是說如果我有 150 萬,我可以好好把道具做好,把場景再弄好一點。我看不到的我都不想花,可是我都得花!」

「花那麼大力氣,那麼多心血,最可怕是太痛苦了,痛苦都還可以承受但是太困難了,讓你沒辦法有一個很好的創作環境,如果我都不願意再創作的話,很多製作人更不會。整個產業現在基本上已經到一個到底我們要不要這個產業的時候,我怕整個⋯」當導演說到這段,在我看來,其實所有「商業數字底下的計算」都已然扼殺了一群懷抱著夢想的原始創作者的美好初衷和善良。因為傳統電視的思維「電視頻道的評估計算」、「文化部的截止期限」、「層層算計的援助」,都已在前期宣判導演,每一個創作者即使揮灑了生命和力量,所獲得的終究只是個代工。

「商業數字底下的計算」在前期就已註定導演即使揮灑生命和力量,《一把青》終究是導演無法握在手裡的戲

是否能說這是一部導演耗損生命揮擲青春和一生精力所完成的《一把青》,然而諷刺的是,這竟然也是一部導演無法握在手裡的《一把青》。

導演也曾說:「我們必須變成代工,我們必須彎下身來走代工,整個產業政策我們得從拿大陸的案子來拍,我們有好的人 ; 因為你必須要這樣子才能去培育!整個產業方向要變成走代工,我們必須先彎下身來,讓這群人磨練之後。」

然而磨練之後呢?還是代工嗎?

台灣的戰場已經在消失了,產業的可能性在哪裡?當大陸大喊著「IP」(intellectual property),台灣的創作者終究無法逃離委製生態圈,無論向電視頻道伸手、向企業伸手、 向政府伸手,觀念性的打工心態,卻忘了還有獨立製作這條路。當創意的心血都來自於創作者本身,局面難道無法翻轉?傳統電視產業的「代工(委製)思維」如果無法與時俱進,不理解「IP」權利的重要性,未來和永遠都只能是個代工。

《何以笙蕭默》今年光擁有 IP 的改編權就衍生了兩億元產值

針對影視的「 IP 」重要性,日前上海克頓傳媒劇本中心,同時負責「IP」採購主任曾在媒體採訪時分析過,關於代工和 IP 權利的差別:光是一個 IP(智財權)就能同時衍生出影視、綜藝、動漫、到手機遊戲等四個方向 ; 更舉例《何以笙蕭默》今年光擁有 IP 的改編權就衍生了兩億元產值,更發揮綜效激活中國整個跨產業,他以此案例當作電視產業發展突破性的思考,也更加令我們省思。

對此,曹導也回應:「戲劇還是要先回歸本質,先把戲作好、然後才會有其它。臺灣這幾年真被文創兩個字充昏了頭,影視是工業、如果不完整建立起來,所謂的 IP 都只是假日創意市集賣的小玩意兒~代工是建立目前汲汲可危的影視產業的過程與手段,而片廠與動畫及後製都得建立起來。把眼光放遠、放大,等待時機再恢復過往華人影視產業的榮耀。」

同時也欣喜的是,台灣也開始有了一股不同於傳統電視思維的新力量,像即將開拍第二季的《書店裡的影像詩》就是一個很好的 IP 案例,從劇情片一路延伸到紀錄片、實體出版、實體書店、旅遊行程等等;或是一群 25 歲年輕人的首部電影《時下暴力》,利用群眾募資突破傳統院線的限制,成功上映並入圍金馬獎。台灣這群年輕一代的新力量,如果可以打破台灣傳統代工(委製)思維,進而創造出更多原創價值,或許才是台灣影視產業轉型唯一的機會。

#眼裡的187 #IP #一把青#代工#何以笙蕭默#公視#孤戀花#曹瑞原#白先勇#童子賢#蘇麗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