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名家論壇文/柯志遠
說滿了,是「故事」;
有所保留,是「境界」。
說滿了,是為了細節設計的周全。高明的留白,卻是為了讓看戲的人咀嚼,沉澱,然後發酵。「故事」的感動,或許是立即而直接的,思維「發酵」後的體會,卻可能深入人心,輾轉成為個人美學、視野、靈魂的一部份。
《亂世佳人》,是故事,《法國中尉的女人》,是境界。徐克的《東方不敗》,是故事,李安的《臥虎藏龍》,是境界。金庸筆下的《射鵰》、《神鵰》是浩瀚無朋的故事,王家衛鏡頭裡的《東邪西毒》,卻是通往內在宇宙的境界。曹瑞原的《一把青》,鋪陳了一個「到南京來看看紙條的主人」的故事梗,攫住了觀眾的注意,延續了「張力」、「懸念」這些所謂的「戲味」,卻更進一步利用人物對白的語法和韻味,利用結構剪裁的呼吸與收束,利用劇場舞台構圖的「縱深」(重逢劫後餘生的郭軫,偉成從飛機上跳下,奔近…),深刻地,成立了廣袤又自由的空間,讓觀眾的意識是「自主」而「參與」的。不論「故事」與「境界」,盡皆成績斐然,同樣讓人由衷懾服。
▲導演曹瑞原(左)的「文學性」是冷冽,優美,帶著批判的。(圖/公視)
整體來說,曹瑞原的《一把青》,「文學性」與「戲劇性」的成就一樣出色。然而弔詭的是,屬於曹瑞原的文學調性,卻迥然不同於白先勇的原著,白先勇的筆觸帶著滄桑卻是暖熱而悲憫的,但曹瑞原的「文學性」是冷冽,優美,帶著批判的。白先勇的敘事,是以「第一人稱」(師娘)活生生參與其中的悲喜的,曹瑞原的鏡頭,卻始終呈現出一種抽離,一種剛剛好的清明與冷漠,沉靜得恰巧能夠鳥瞰這跌宕起伏的,聚合與離散。
這,真是一次非比尋常的驚喜,我們有幸見證了一個脫胎於經典,卻自成格局的嶄新經典的誕生。
曹瑞原的《一把青》,必將在台灣的電視製作歷史留下舉足輕重的不凡地位,他所成就的第一個擲地有聲的成績,一如楚浮以《華氏451度》營造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絕無僅有的獨特「世界觀」,曹瑞原藉由《一把青》構築出來了一個完整而詩意,充滿宿命意涵的,悲涼也悲壯的時空舞台:「空軍村」。
▲曹瑞原的《一把青》,必將在台灣的電視製作歷史留下舉足輕重的不凡地位。(圖/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