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為對的事情叛逆!當知名作家兼醫師侯文詠、台大麻醉科醫師孫維仁與《麻醉風暴2》團隊相遇在台大

對醫生來說,他們的戰場就是手術室,穿上那身白袍就有救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而生與死往往都在一瞬之間,在手術室裡,他們是如此地貼近死亡。《麻醉風暴2》有別於強調醫師高超的技術與奇蹟式的妙手回春,更著重在從醫療環境去看醫護人員不為人知的辛勞,並去描繪這份職業必須面對的調適與課題。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8因此,結果娛樂特別邀請《麻醉風暴2》製作人曾瀚賢、導演洪伯豪與台大現任醫師孫維仁教授,以及曾任台大麻醉科醫師的知名作家侯文詠進行座談,從醫生的角度,切入醫療劇以及醫療現況。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38「外科醫生是投手,麻醉醫師就像是捕手,不會配球的捕手也會影響手術過程。」 從《麻醉風暴》創造與民眾的溝通渠道

孫維仁教授首先表示,其實看到「麻醉醫師」那麼神祕的行業竟然可以拍成兩季電視劇,甚至引爆話題,他自己是覺得特別感動的,而孫教授也打趣地說,在《麻醉風暴》之前麻醉是個冷門科,但戲劇播出之後卻讓更多人注意到,甚至一度造成招生盛況!

不過他也坦言,還沒看之前難免覺得有點擔心,畢竟麻醉科醫師的專業有太多細節要注意,甚至有一群麻醉醫師們一度「磨刀霍霍」準備來挑剔動作,但卻沒想到後來完全驚豔於細節上面的追求,像是服裝、環境、口條等等,更開玩笑地分享,第一季播出時在醫師社群裡充滿著例如「你看這插管插的多好」這類的讚揚。「其實醫生不過是期待能夠看見一點對專業的尊重,而這點《麻醉風暴》是做到連專業領域都認同的成功。」孫教授說,甚至引起全台尋找麻醉醫師蕭政勳的演員黃健瑋,台灣麻醉醫學會還特地頒發榮譽專科醫師的獎項給他,在學術殿堂上給予莫大的肯定與認可。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2侯文詠醫師說:「我沒有麻不倒的,只有醒不來的。」
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科別切入?製作人曾瀚賢提到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第一季提到的單挫林這款藥物,另外就是與「WAKE UP」的隱喻。「外科醫生是投手,麻醉醫師就像是捕手,不會配球的捕手也會影響手術過程」,製作人如此形容。侯文詠醫師也提到,其實麻醉科醫師過去真的不太被注意、民眾也因此有很多誤解,而往往這些沒有被民眾所看到的,才是醫療品質的關鍵。過去沒有空間去跟民眾溝通,但是透過蕭政勳的故事,讓觀眾看見麻醉科醫師所面對的問題。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0
看不見的,往往與民眾息息相關盼從《麻醉風暴》系列讓觀眾重視

《麻醉風暴》從優良劇本獎出身,在維持原有推理風格之下,在改編過程加入了一些製作人關注到的社會發展與結構問題,進而產生了第一季的故事。第一季的「Wake Up」是一種對社會與環境的回望,並去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第二季的「Never Give Up」則是發現問題之後去改變的過程。製作人分享,其實侯文詠醫師正是《麻醉風暴》往下延續的重要力量,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方向上的指點,更進一步提到,其實拍攝第一季時戰戰兢兢,很擔心醫療圈的專業人士們如何看待?但是在侯文詠醫師看完之後的鼓勵,加上協助曝光、口碑發酵,成為支持下去的動力。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7
從醫、寫作到戲劇,侯文詠醫師則謙虛的提到,自己經歷過才明白醫療劇有多難拍,能夠對《麻醉風暴》有一點點的幫助,讓他覺得與有榮焉。侯文詠醫師分享,台灣其實很缺乏社會寫實的故事,因此讓民眾對自己所身處的世界少了一點認識,而戲劇,是可以看出社會的脈絡與未來走向的,例如從《麻醉風暴》就看得出來,現在的醫療環境已經跟《白色巨塔》時期不一樣了。編劇著眼於這點,並且不流於單純控訴,而是制度上的共同檢討,是自己格外讚賞的部分。有著多重身分的侯文詠醫師格外有感,其實戲劇與醫療文化是不同的匯流,「醫生進手術房就祈禱今天一切沒事,但是戲劇就會希望進手術房就要出事」,侯文詠醫師用很有趣的對比形容。

見微知著的故事是侯文詠醫師自己創作的習慣、也是他自己比較喜歡的故事切入角度,像《麻醉風暴》就是從小地方去講整個醫療體系的問題,並且創造與社會對話的空間,非常難得。「看不到的地方往往與各位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侯文詠醫師沉重地說,他以劇中不斷討論到的SOP為例,現在急救體制下往往符合「排行榜前五名的疾病」就會照著既定的SOP處理,但倘若非常見病徵,就會被建議轉院──這樣的醫療問題與品質都在民眾看不見的地方所呈現,希望能夠透過醫療劇,讓更多觀眾去關注。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51《麻醉風暴2》給年輕世代一個發聲的出口讓「叛逆」帶你往好的方向去

第二季添加世代衝突這個元素,導演洪伯豪提到,其實這點是從第一季就確立、並且延伸到第二季的核心價值──他希望呈現出一個讓觀眾自己判斷的情況,不是誰對誰錯,只是各自立場不同,希望讓觀眾透過故事中的糾葛去省思自己日常所面對的事情,關於那些對社會、對生活的不滿,希望觀眾去了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年輕世代不見得有一個有效方式去表達,因此,讓《麻醉風暴2》成為他們的一個出口,並呼應到討論「改變」的這個過程。製作人曾瀚賢說,「中生代帶領年輕世代前進,就像蕭政勳帶著熊森一樣,希望《麻醉風暴2》有承載這些的力量。」世代的對話與交流不僅希望引起共鳴,更希望能夠與社會對話,並且讓這樣的「對話」持續成立。他感慨的提到,台灣現在有很多議題有熱烈的討論、甚至爭吵,但是卻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因此讓台灣呈現停滯狀態。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4而關於這樣一個世代傳承與衝突的IDEA,製作人也分享有向侯文詠及孫維仁兩位醫師請益。孫教授很開門見山地說,其實醫療圈真的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溝通環境,錯綜複雜的階級關係、科系與派系的身分地位差異、甚至是師徒制之下對「先生」的絕對尊敬,其實是讓很多年輕世代的醫生內心有疑問的,特別是在醫療設備的進步之下,所追求的已經與過去不同。孫教授認為,年輕世代好似只剩下消極還有抗爭兩種方式,可是他會覺得「先生」輩的醫生也應該去學會傾聽年輕世代的聲音,與此同時,他也強調傳承的概念不是跳下去幫你做,而是你做出一些訴求之後,再去尋求幫助。

另外一個來自侯文詠醫師的創意,就是在第五、六集中不斷提到「熊森掛保證」的這個橋段。侯醫師提到,其實他內心是尊敬這樣敢於叛逆的人,只是很感慨的是,叛逆的人卻常常成為叛逆對象的俘虜,而那些最不能忍受叛逆行為存在的人,卻常常都是過去靠著叛逆的力量走過來的人。侯文詠引用自己作品《危險心靈》中謝政傑的話「反對那些錯的,就代表我們是對的嗎?」而他在座談會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覺得,叛逆的目的是推翻原來不好的,但前提是自己心裡要有好的意念跟想法,若非朝向更好的境界,否則純然的叛逆是一事無成的。那什麼是「更好」呢?侯醫師認為,當你不是以自己為中心去追求、而會去考慮到周遭的人,那就是一個好的方向。正也因此,他對熊森是有期待的,因為在他叛逆的背後,其實存在照顧病人的溫暖。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3好醫師同時要給予病人HOPE&HELP  「人」的溫度永遠無法被取代

儘管機器的精準度更高,但是它的溫度是不如人的。對此,孫教授深表認同,他認為很多時候病人家屬並不見得要醫生口中得到一個理性而肯定的答案,有時候只是焦慮的投射,而醫生在這個時候,要懷抱著同理心,要去了解人真正的恐懼、以及人所相信的事情,相較之下,與人的內在世界真實連結的能力,才能夠改變對方的想法。

就像《麻醉風暴2》更深刻地去探討生死的議題,導演提到,誠如很多網友的評價,多數人會覺得醫生對於生死應該是習慣的、看淡的,但其實沒有人能夠真正習慣生離死別,只是醫生用隱藏情緒的方式來凸顯冷靜與專業。導戲過程中,他也一直用「同理心」的觀念來與演員溝通。侯文詠醫師甚至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曾經連續三天都有孩子不幸離世的病例,讓他心情大受影響,看著即將被推進手術室的病童,只要一想到「也許他最後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就沒有辦法把針打下去!因此,侯醫師請了一天的假,回到台大校園待了整天、沉澱自我,看著人來人往、想著他們的故事,突然意識到生命的渺小,而他在生死面前,也因此更懂得謙卑。人生但求無憾──侯文詠醫師如此說,但是像熊森就是靠著那份遺憾的力量堅持下去,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讓別人不要有那份遺憾的心意,是溫暖的,人會因為給別人帶來幸福或快樂而得到強大的力量。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45孫教授則分享自己照顧癌末病人的經驗,那些病人的平均餘命僅有三個月,在這個過程中的調適,再加上大學畢業那年母親的離世,讓他感受到自己除了陪伴之外無能為力,漸漸地讓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過程,而這些經歷,讓他意識到做醫生的天命。他認為好的醫師就是要同時給予「HOPE」及「HELP」,HOPE意味著心靈上的安撫與安慰,而HELP則是不斷增進自己的技術,即使只是讓病人多活一天、少痛一些。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51洪伯豪導演的Never Give Up 堅持做對的事情終有一天會成功改變的

「人跟人的連結永遠是世代最重要的事情」侯文詠醫師說,在這個逐漸邁向成熟的社會,他認為有厚度的去思考自己與別人的關係,才能夠讓社會更好;洪伯豪導演也提到,故事終究是希望回到人本身,怎麼去跟社會做連結?回顧過去,洪導坦承自己是比較叛逆的,但在921大地震那年回到災區去幫忙,進而開始意識到生命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意識到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都有關連、自己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影響到周圍的人,這才讓他更堅定的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

而對於劇中記者一句「台灣是鬼島」的對白,導演也提到,其實這是一個反諷。如果只是把台灣當成鬼島,這樣的酸言酸語其實對社會沒有幫助,他想要做的,是希望讓觀眾意識到改變是需要團結一起往前的。導演舉自己為例,藉由別人怎麼觀察自己而去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知道自己要往哪邊努力,在那條更為明確的道路上夥同眾人一起前進。「幫你堅持不放棄一件對的事情,就算現在你沒做完,接下來也有人會接著下去做,只要這樣持續下去,就一定有成功改變的一天」,導演說,這就是他Never Give Up的動力。對此,侯文詠醫師也表示,生命永遠都是證明題,沒有「什麼是最好的」,每一個抉擇都應該要去思考背後的見解與觀點,「弄清你自己」絕對是首要步驟。「過去教育是追求答案的,每一條生命的路都是自己的,但自己該如何看待?反過來,其實要常常向自己提問。」侯醫師如此建議。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52醫生真的是很孤獨的職業嗎?孫維仁教授與侯文詠醫師這麼回應

這句在預告中出現就讓很多人格外有共鳴、甚至打動到熊森的話,其實是黃健瑋親自寫下的對白,在他完全進到蕭政勳的狀態之後,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真實感受,因此讓人感覺格外真切。所謂的孤獨,是舉目望去沒有人瞭解你。對於這個問題,孫教授則表示,其實這是跟醫生所處的階段有關係。「當你有滿身武藝,卻要經過一連串的試驗,或者是當你發現自己所學與目標距離越來越遠時,那個過程的確是很孤獨的。」孫教授說,不過他認為這種孤獨感會隨著時間、隨著投入的程度以及得到的回饋而越來越遙遠。

而侯醫師則是提到,自己覺得最孤獨的是他想要做的那些對世界好的事情,卻往往阻力重重。「當周遭的人都墮落、都敷衍時,為什麼還要努力?」侯醫師分享曾經有人這麼問他,而他的回應是,要堅定的相信,當你有足夠的力量去拯救時,你就是對方的天使。人的內心世界有黑暗也有光明,當你願意用正面、好的心態去面對生命時,你就有能量去吸引其他正向能量。而隨著你的堅持,你會吸引來跟你相同信念的人──只要你堅持,就不會孤獨,侯醫師最後如此勉勵大家。

0926台大麻醉_170927_0056
《麻醉風暴2》校園座談會第四場──台大座談會圓滿落幕。
更多《麻醉風暴2》x 校園座談會圖文報導 :陽明大學篇 台北醫學大學篇 台北藝術大學篇 

相關文章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