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人心的悲劇 『茱莉亞羅勃茲』的復仇

撕裂人心的悲劇 『茱莉亞羅勃茲』的復仇


一個人所犯下的罪愆要如何償還?一個人所受到的創傷該如何撫平?一樁橫亙三十年的悲劇既是不可思議的人性劇場,也是讓人心痛的愛情輓歌。《沉默的雙眼》故事中,發現罪與罰、時間與傷害、愛情與守護等人生難題的種種「真相」! 

知名電影網站《Rotten Tomatoes》觀眾期待度高達96分、由兩位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與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首度同台飆戲的電影《沉默的雙眼》,茱莉亞羅勃茲須揣摩主角的心境「愛女慘遭殺害」,人性的脆弱也將摧毀正義和復仇間模糊的界線,潔思的小孩被無故殘殺,兇手在犯下如此令人髮指的兇殺案後,依然逍遙法外,這對潔思來說,無疑是道德心靈上的諾大打擊,就連理智如她,也終究承受不起,復仇之念,油然而生。當完全的正義已經不復存在之時,她決定將這不公不義、道德淪喪的社會規範拋之腦後,靠自己討回公道,尋求真相。 

大時代的底下,所有人眼中看出去的環境都充滿著一股詭譎的氣氛;一個駭人案件,劃破了寂靜的天空,也帶出兇手、警探、被害家屬與檢察官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而透過事件中的每一雙眼睛,抽絲剝繭中也逐漸讓真相浮上了檯面。但是,所謂真相,究竟是記憶杜撰出來的一種說法,亦或是人類大腦所選擇相信的片面之詞?在電影裡,透過對不同角色的側寫,讓人感受到人性腐敗的黑暗面,也讓真相變得更加殘忍,美國影評盛讚這部片是「近年來最精采犯罪驚悚片,不到最後一刻,絕對不會知道真相」。 

當法律無法有效制裁真正的壞人,被害人該如何討回公道?難以忘懷的傷痛要到何時才能結束?30年前曾經無疾而終,最後奇蹟式地敗部復活的凶殺案起,透過一個退休的法務人員,以時間跟文字推砌眼下過往的蛛絲馬跡,為這懸案劃下句點。故事主線一分為三,廣泛地牽涉到人類最害怕提起的的往事傷痛,以及探討人性中由愛生恨、由妒生恨、由悲生恨等等不同的恨,娓娓道出人的一時衝動與不甘心,會如何種下不可挽回的悲劇。 

既是執法人員、關係人的多重角色扮演,細膩表演一段離奇案件死而復生的轉折,命案只是一個故事引爆點,並非主要舞台,罪與罰的人性議題、司法與正義、生命、愛情及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訴求。或許是為了突顯戲劇張力,角色與對應的事件跟原著的內容稍有出入,但故事核心不變同樣精采。比起電影,原著更著重於內心層面的刻畫,不過也因為先看過電影,在閱讀原著時腦海的畫面更寫實,對整個故事脈絡更能深刻掌握。 

當執法者不守法,或是被其他政商人脈關係所左右,以公正無私為依據的律法將淪為泡沫口號。以一樁神秘謀殺案的處理馬虎,重現社會法治亂象百態。那種期望法律制裁罪犯的心理一再落空,只好採取私人復仇手段,是人民不相信律法能保障自身權益的悲哀。整個故事遊走在灰色地帶,鉅細靡遺地交代每個關係人物的關係與生活背景,推敲人性善惡的不可預測性與黑白張力,帶出令人意外不到的復仇情節,呼應了被害家屬說過,「死亡是一條太便宜的解決途徑」 。而私了復仇的方式,在公義不彰的時代,的確大快人心,但!殺人一樣犯法,僅靠犯罪動機不是伸張公義的復仇理由,只是公義伸張的部分象徵,還賠上一命償一命的不值得。當道德與法律產生矛盾衝突,人性同情多半會傾向「情」面,也因此我們常聽到「法外開恩」的爭議。 


故事主題也觸及刑則判決的嚴肅議題。犯罪動機、罪後態度等等攸關罪行該輕或嚴。或是牽涉到死刑的減刑依據部分,受刑人的表現是關鍵。困難的是~受刑人是否真心悔改,本來就很難判定,此外,執法者也必須考慮到社會公德的期待。此部最值得一看得是以電影《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中努力生活的單親媽媽一角拿下奧斯卡影后的茱莉亞羅勃茲,這回再度突破演技,同樣都是飾演母親,但茱莉亞羅勃茲這次演出的心境卻大不同,美國影評說「這是黑暗版的《永不妥協》」。 

《沉默的雙眼》試圖尋找,或許我們也如劇中人物般,不斷找著「存在」,希望能得到已經失去的答案。

作者:寂寞法則(愛看藝術電影,愛流行世界裡所認為的冷門紀錄片,當然熱門片也不會放過,但往往發現,討論越多的故事,隱藏更多看不見的寂寞。)

#沉默的雙眼 #永不妥協 #茱莉亞羅勃茲 #奧斯卡 #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