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裡的影像詩》IP再進化,「書店裡的星空」符號出版

自2013起,《書店裡的影像詩》透過田野調查,記錄了「八十家書店與八十種人生」。《書店裡的影像詩》系列作品不僅獲得《中國微電影導演30人》首獎,更拿下2015年關島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短片評審團大獎」,種種殊榮與肯定,已在全世界影展中奠定良好的品牌基礎。2017年《書店裡的影像詩》IP再進化,不僅擁有電影長片計畫,更有實體講座及符號出版,透過多元創作實踐文化走向產業,將台灣文化推向國際。

圖:夢田文創提供

圖:夢田文創提供

在7月4日「書店裡的星空」出版計劃發佈會中,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表示:「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要做這麼冷門的題目這麼久?在我心裡,她不是冷門、是最熱門的,而他們因為不太容易入門,所以我們在每一次的媒材都讓它多元。」無論是轉譯紀錄片書店故事的「書店裡的秘密集會」影像計畫、透過社會議題為青年發聲的「島讀」講座、或是使用多元媒材與創作的「書店裡的星空」出版計畫,都是希望能吸引更多人瞭解書店、瞭解閱讀的重要性,並在最後引用了泰戈爾的詩詞為《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三季展開序幕。

 

「書店」是「書店裡的星空」出版計畫的創作核心。插畫家發發以奇幻且討喜的繪畫風格,依照獨立書店的形象及代表性、書店名稱或是書店主人的特色,結合與台灣原生花卉的相符的意象,作為圖像創作的靈感來源。詩人們會依據自己對於書店的情感作為文字創作來源,詩人陳昭淵說:「一定要寫這一首。」,因為常經過某家獨立書店,所以對於書店的印象特別深刻。詩人陸穎魚也說:「在開立以詩為主題的書店時,常請教獨立書店的主人,這家獨立書店開到深夜12點,是因為書店主人希望可以照顧到深夜寂寞的讀者。」,藉由文字,詩人都希望能顯現書店的特色,或是藉此闡述自己對書店的寄託。

 

然而書店的創作延伸也能富含更多不同的意義,詩人楚影說:「書店設立在鹿港充滿歷史性的地方,我便調查鹿港的特色是什麼」,結合歷史典故與在地性的文字,也是詩人創作的另一種可能性。而書店所代表的社會價值觀及氛圍,都是讓這環境更美好的存在,就像詩人追奇說:「書本是沒有分領域、沒有分國界、更沒有分你我的。」創作者與書、書店的關係在出版作品中完整的展現。

 

五位創作者將自身的創作特色與書店元素、台灣原生花卉結合於「書店裡的星空」創作中,希望藉由不同媒介的結合,能讓讀者了解到「獨立書店」在台灣存在的象徵意義。「書店裡的星空」出版計劃將於Sosreader內容訂閱平台開放線上訂閱,預計將在10月出版,並已計劃將圖像、詩轉為跨業應用,開展創作內容的無限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畫出閃亮星空。

 

相關文章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