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宣布,現行法令未允許同性登記結婚違憲。這個結果等於宣告了,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以法律保障同性婚姻的國家。
雖然從這天開始,台灣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因為釋憲結果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回歸到真實生活,相愛並渴望牽手一輩子的男男和女女,真的能因這個釋憲結果,受到自己親朋好友和社會大眾的祝福,幸福地走向紅毯的那一端嗎?撇開法律層面不談,同志們光是想對父母和家人坦承性向,要承受的心理壓力,絕對不是異性戀者能夠體會的。
如果是生在比較傳統保守的家庭,要讓父母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幾乎是不可能,也許還會為了讓父母安心,和不愛的對象假結婚甚至傳宗接代,如同電影《喜宴》和《滿月酒》那樣,在符合社會期望的形式婚姻中,繼續維持原來的同性戀愛關係。
夢田文創、三映電影出品的電視電影《偽婚男女》(原名:還是一家人),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男同志武剛(唐振剛飾)與女同志楊朵(程茉飾),礙於原生家庭的壓力協議假結婚,結了婚的兩人,仍舊維持和原來同性戀人的交往關係,只在逢年過節或雙方父母來訪的時候,上演夫妻情深的戲碼,原以為這樣的形式婚姻是最好的安排,沒料到武剛的母親卻突然要搬來和小倆口同住,武剛和楊朵的形式婚姻,還能照他們原本期望的,帶給自己和家人幸福感嗎?
當結婚是為了「給交代」,這樣的婚姻存在什麼意義?
不管時代再怎麼進步,中國人的社會永遠存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適婚年齡一到,還沒嫁娶的單身男女,家裡就開始拉起警報了。有對象的催促你們快點定下來,沒對象的密集安排相親,面對這些"關切",有多少同志能夠鼓起勇氣和父母坦承,自己追求的愛情和傳統期望的完全不一樣?
不管是承受不了出櫃可能造成的傷害,還是為了讓長輩父母安心妥協步入婚姻,男女同志協商的形式婚姻確實一直存在著,如同《偽婚男女》裡的武剛(唐振剛飾)和楊朵(程茉飾),一開始就說好結婚是為了給家中長輩交代,這樁婚姻沒有愛,只是符合社會期望的一男一女形式,表面上看起來這樣的「合作」非常完美,盡了孝道又能繼續和同性的愛人在一起,但實際上呢?
形式婚姻不會傷害到原來的愛情嗎?只有形式沒有愛的婚姻又有意義嗎?
同志在進入形式婚姻前,即使已經取得了同性戀人的同意,但在你(妳)接受形式婚姻的當下,何嘗不是也否定了原來的同性愛情?你(妳)明白自己的愛情是不被認可的,所以只能選擇用普羅大眾接受的婚姻方式讓自己的生活保有平靜,和形式婚姻的假老公/老婆回老家上演恩愛戲碼的時候,痴痴盼著你(妳)回到身邊的同性戀人真能一點都不介意?
結婚的意義是和所愛的人組織家庭,孕育彼此愛的結晶,為了「給交代」而結的形式婚姻,是不是失去婚姻原本的意義?原本屬於你(妳)和同性戀人充滿愛的家,會不會因為形式婚姻的存在,最後變成別人的家?
建構在善意謊言上的形式婚姻 真能滿足父母的期望?
會選擇形式婚姻的同志,幾乎都是礙於家中長輩逼婚的壓力,找一個也跟自己一樣有家庭壓力的異性同志結婚,對方不但可以理解自己的難處,也可以滿足父母的期盼,更不用再聽到父母叨唸:「怎麼還不結婚?」、「隔壁王媽媽早就抱孫子啦!」這類的話。
所以即使知道這樣的婚姻是建構在善意的謊言上,還是有不少同志選擇往這條路走去,只是,當你說了一個謊,勢必得用更多謊去圓,結了婚之後,逢年過節是不是都得在家人面前演出婚姻幸福的假象?這齣戲能演一輩子嗎?隨著結婚的時間越長,父母會不會催促你們這對形式夫妻快點生孩子?沒有愛夫妻又適合生養孩子嗎?
隱藏在這種假面婚姻背後的真相是:形式婚姻再怎麼滿足父母對子女結婚生子的期望,仍舊改變不了自己子女愛的是同性的事實。如果有一天,父母知道子女的婚姻原來是建構在善意的謊言上,真相被揭發之後帶來的打擊和失望,絕對是加倍的深和痛。
同志的愛受到尊重與祝福 形式婚姻何須存在?
還記得2015年,蔡康永在達人秀節目《奇葩說》裡,流著眼淚要大家別把同志看成妖怪的那一幕嗎?在外人看來,坦承出櫃聲勢卻完全不受影響的他,內心深處原來也有這麼多的孤單和酸楚,而其餘大多數礙於社會和家庭壓力,無法坦承性向的朋友們呢?若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為了給交代和不愛的人假結婚?
真正的愛不分男女、不該用性別區分,當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同性愛給予尊重與祝福,流於形式的同志假結婚自然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即將於七月和觀眾見面的《偽婚男女》,片中武剛(唐振剛飾)和楊朵(程茉飾)的假面婚姻,能不能為他們各自都帶來幸福?鎖定《偽婚男女》,和他們一起朝追尋幸福的路上走去。
《偽婚男女》將於7月1日晚間六點於Vidol首播,7月2日公視、 CHOCO TV、熱拉、愛奇藝、Gagaoolala、緯來等平台播出。《Over the rainbow 彩虹之外》同志影像計劃,另外一部由鍾瑶主演的電視電影《替身》7月9日公視播出、7月10日Vidol、CHOCO TV、熱拉、愛奇藝、Gagaoolala、緯來等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