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票房大作《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後,湯姆哈迪前陣子推出展現硬漢演技的《金牌黑幫Legend》,他一人分飾雙胞胎兄弟,掌握冷熱兩種極端的兄弟性格,但精彩演繹在台灣卻受到冷落,或許類型被認為不會太賣座,所以戲院僅為零星的幾廳,但這部「自己與自己」的對手戲,卻讓人見識到他的『黑道演技』。也反映早期的美國社會不僅處在經濟危機中,整個社會都卷入矛盾的漩渦中。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往往會湧現出一批風雲人物把握著社會潮流的脈搏,他們其中有些人選擇委身黑暗,用一生寫就了一個個黑色的傳奇。日本有山口組、義大利是黑手黨、台灣竹聯四海幫等等,「金牌黑幫」便是在述說那個60年代英國倫敦黑道的代名詞。
這對冷酷無情、暴力卻又迷人的雙胞胎他們幹盡所有非法勾當無惡不作的歹事,看著一對雙胞胎帶著倫敦一腳踏進這個空前絕後的黑暗全盛時期。這部電影想必喚起了倫敦人對上世紀50 、60 年代東區黑幫的記憶。導演布萊恩海格蘭Brian Helgeland決定要重現經典黑幫驚悚片的風格,因此《金牌黑幫》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描述英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犯罪集團首領「柯雷兄弟」,暴起暴落的黑幫人生。真實事件及真實人物最能被拿來翻拍,因為實在具有一種傳奇性。比如1927年情人節,芝加哥發生轟動全國的“情人節大屠殺”事件,引起了一般民眾對黑社會組織犯罪問題的重視。觸覺敏銳的好萊塢在同年年底推出了第一部正宗的幫派犯罪電影《地下組織》(UNDER-WORLD,1927),從此開啟了美國電影的一種新類型:黑幫片,此片由班海區編劇,用默片晚期的成熟敘事手法和高度映像技巧將芝加哥歹徒的地下世界活動描寫得栩栩如生,人物高度類型化,但處理得極為得當,並被編劇恰當地融入了社會動蕩期中的傷感情緒,獲得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最佳劇本獎。
當時舊的國家神話已經消逝,新的國家神話尚未建立,觀眾急需一種表達對國家神話幻滅的失望與憤怒。這是好萊塢黑幫片到30年代漸成氣候,蔚為大觀的時代背景。美國政府當時頒布的“禁酒令”也使私酒成為黑幫經濟的主要來源。電影發展進入有聲時代,黑幫電影類型片的發展也進入了黃金時代。米高梅和華納公司在此時期攝制了不少具有影響力的幫派犯罪片,其內容與格調深受30年代美國流行的硬派小說的影響,主角都是性格堅強、具有某種反英雄特質的人物。影片的敘事結構是典型的戲劇式結構,中心場景、中心人物與中心沖突往往是敘事織結的粘結劑,保証著高潮的到來和沖突的發展與解決。
黑幫片的興盛是對整個國家神話幻滅后的應急反應,一次拒絕意識形態質詢的嘗試,好萊塢第一次體制內的反體制。當時,最著名的三部黑幫片是《小凱撒》(Little Caesar, 1930)、《人民公敵》(The Public
Enemy, 1931)、《疤臉大盜:一個國家的恥辱》(Scarface: The Shame of a
Nation, 1932)。《小凱撒》與《疤臉大盜:一個國家的恥辱》都是以彼時美國真實的黑幫領袖卡邦為模特兒塑造出來的,因此具有某種歷史中的社會文本的性質。大導演華赫克的《疤臉大盜:一個國家的恥辱》更注重刻畫黑幫人物的性格魅力,深描出他們魔性與人性並存的矛盾性格,採用戲外戲手段第一次真實地紀錄了血腥與暴力。男主角的疤臉造型甚至成為后世拍強盜片必然征用的符號。好萊塢與觀眾津津樂道於這位黑道殺手從小人物成為大亨的遭遇,這一現象本身就生動地反映了當代美國人因經濟崩潰而對國家社會乃至對立國精神產生根本懷疑的社會心理。
而在黑幫電影中詮釋主角的大小黑幫,其實都能夠當紅,就以《金牌黑幫》為例,渾身散發不羈魅力的英國男星湯姆哈迪,是好萊塢公認的演技新星也是銀幕硬漢的新指標,而這次遇到了勢均力敵的對手:是他自己。其中一幕兄弟互毆的戲碼更是畫面流暢、角色互動自如,幾乎讓人忘記他們是同一人。一人分飾兩角的電影不稀奇,但兄弟大量交疊的台詞、甚至能打斷對方說話及動作的拍攝手法,逼真程度絕對令人驚豔,而這樣的真實感全靠湯姆哈迪與替身反覆且紮實的練習及配合。無論是動作或情緒都能精準拿捏。
作者:寂寞法則(愛看藝術電影,愛流行世界裡所認為的冷門紀錄片,當然熱門片也不會放過,但往往發現,討論越多的故事,隱藏更多看不見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