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來了》,這個陪伴了無數人,幫助無數人打發那麼多無聊時光的電視節目,勢必也要畫上句號。說起來有點悲情,但這的確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雖然《康熙來了》是一個台灣節目,但是它對於大陸觀眾的意義一定要遠遠大於對台灣本土觀眾的意義。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整整一代大陸觀眾的娛樂啟蒙。也許它在台灣的地位不及其他娛樂節目,但是放在整個華語電視產業的大格局裡,卻沒有一個節目能夠撼動它的地位。
十多年前,大陸的電視節目乏善可陳。 《康熙來了》讓大陸觀眾眼前一亮,原來電視可以這樣輕鬆有趣無意義,而不必擺出教條講道理;原來主持人可以這樣展現個性肆意胡來,而不必扮演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角色。
對於台灣觀眾這一切並不新鮮,可是對於早已厭倦了字正腔圓的播音腔的大陸觀眾來說,《康熙來了》就像是在沙漠裡突然出現的一汪清泉。於是,我們如飢似渴地撲了上去甘之如飴,而小S也隨之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一代女神——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女王。我們甚至因此熟悉了無數的台灣綜藝小咖。 ,
就這樣,《康熙來了》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個甚至從未在大陸的電視台正式播出過的節目,卻在大陸家喻戶曉,並且深刻地影響了很多電視節目的風格。
毫不誇張地說,《康熙來了》就是中國人的《老友記》,那個其實很簡陋的演播室,就是中國人的Central Perk咖啡廳。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們看著小S一點點成熟,褪去青澀,逐漸蛻變為巨星。與其說這是一檔娛樂節目,不如說這是小S的真人秀。我們熟知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她曾經的戀人,她的婆婆,她的家事。她的戀愛、結婚、生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在康熙這個舞台上完成的。
然而時代的轉變來得如此迅猛。沒過幾年,大陸的電視節目已經迎頭趕上,借助於資本的力量和龐大的市場,一下子湧現了無數精彩的新節目。雖然從主持人的角度來說,還沒有一個女主持人能夠取代小S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也沒有一對搭檔能夠達到“康熙”那樣的默契,但是從節目質量和娛樂性來說,大陸的電視節目已經實現了質的裂變,早已遠遠地把小打小鬧小製作的台灣電視節目甩在了身後。
反觀《康熙來了》,這幾年基本上是在依靠小S和蔡康永的個人魅力在勉力支撐。節目的形式十幾年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節目的質量和格局也沒有太大的提升。即使是在台灣,它們的收視率也並不理想。
大陸電視觀眾對於《康熙》的需求早已不像當初如同沙漠裡找水那樣迫切。但是很多人還是時不時地看一眼,吃飯做事的時候開著,聽聽聲音也好,作為背景音樂也好,當成下飯菜也好。不是一種必須,但變成了一種習慣。
拿我自己來說,我已經好幾年沒有看過《康熙》了,我甚至忘記了上一次看這個節目是什麼時候。
更何況,即使有大投入大資本,但是台灣電視節目的那股聰明和灑脫的勁兒,大陸的電視節目還遠遠沒有學會。
但是不管怎麼樣,時代的更替已經悄然地完成。華語電視節目的重心已經徹底轉移到了大陸。不光是電視行業,電影行業也是如此。今年大陸一下子湧現了一大批讓人眼前一亮的本土電影,雖然大多數片子相比好萊塢電影來說還很幼稚很不成熟,但是已經走在了一條正確的、即將越走越寬的大路上,質變的態勢已經隱隱地浮現了出來。流行音樂也是如此。電視劇行業也是如此。
今天的年輕人,再也不用像70後80後那樣,需要辛苦地從台灣香港的流行文化中汲取乳汁。反而是大陸的流行文化產品,開始越來越多地輸出到台灣和香港,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還有許多其他的行業都是如此。我們已經隱隱站在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更加開闊的大時代的邊緣。
國王已死,新王當立。一個新的華語文化格局已經成形了。接下來對於台灣和香港的流行文化來說,一個重要的命題將是如何適應這樣的新形勢,借力這個新的格局尋求自己的突破。
雖然這樣的時代更替早已不是秘密,但是今天,當蔡康永和小S宣布推出康熙,當康熙即將面臨停播的時刻,這一天仍然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由《康熙來了》這檔對於這一代人有著如此重要意義的節目,來為那個已經終結的大陸人向港台尋求流行文化啟蒙的時代落下最後一塊棺木,十分悲壯,讓人唏噓,但又格外圓滿。
一個時代在今天終結了,但是就這樣結束也挺好,因為,無論是小S、蔡康永還是電腦屏幕和電視機前作為觀眾的我們,都要向前走。
但是我們心中,會永遠記得康熙曾經帶給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