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發自南邊的硬地力–獨立書店與在地文史工作

書展/發自南邊的硬地力–獨立書店與在地文史工作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雖然是首次參展,攤位就被譽為此次國際書展最美的風景!

2014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有間綠色小屋相當特別,名為:「我們的書店」。這間小書店由「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打造,有一座座不同主題選書的書櫃,卻不販售書籍,僅僅希望帶給愛書人「走進書店的感覺」,藉此引發對台灣獨立書店的興趣。書展期間,協會也邀請多位書店經營者舉辦講座,與讀者分享書店與農學、社運、空間、創作等議題的關聯,FANILY更在此提供愛書人講座的直擊報導,希望讀者在書展告一段落後,可以藉由「我們的書店」重新喚回閱讀的溫度。

 

論壇主題:發自南邊的硬地力–獨立書店與在地文史工作
主持人:謝一麟(高雄三餘書店)
主講人:吳茂成(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

 

文/羅欣亞

「小時候,老師常說寫不好要抄兩遍,這樣小朋友怎麼會愛讀書?愈讀愈輸嘛!」台北國際書展的一側,精力蓬勃、中氣十足的嗓音不斷從一間綠色小屋傳來,原來是「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攤位──「我們的書店」講座現場,台南社大的吳茂成正侃侃而談。

*
▲吳茂成(左二)用中氣十足的國、台語輪流演講,開朗、趣味的氣氛讓現場觀眾目不轉睛!

吳茂成說小時候對書寫的興趣被考試制度打擊,備感挫折後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會寫文章?但後來發現,其實人人都可以,只要把筆拿起來寫就是創作!喜歡寫,就會愛上創作,開始書寫後,通常會從身邊的故事寫起,也許是家中廚房、樓頂天台,也或許寫巷口、學校,甚至路邊的小花,這些就是在地文史的起點。

台灣各地都有廟宇,朝代會換、但廟不會倒,可說是最強的NGO組織!廟宇是地方文化和社會參與中心,會讓居民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交流,意義上也是一種『在地書店』。」吳茂成再舉例經營已久的「台江行動圖書車」,由當地廟宇捐贈行動車,地方圖書館捐贈書籍後,行駛到鄰近的鄰里定點停留,常可見居民大手拉小手一起來借書,借閱量甚至可比擬一座圖書館分館!

*
▲台江行動圖書車深入大街小巷,讓住家附近沒有圖書館的小朋友也愛上閱讀。(圖片來源/自由電子報

推動地方書寫、在地刊物的三餘書店經營者謝一麟也提到:「開書店前一直在思考三餘的角色是什麼?折扣打不贏,為什麼還要開書店?」但後來發現,當資源集中在北部,書店應該作為在地窗口,為地方發聲。「我們店裡有很多小刊物,拿起來翻閱就能直接感受到作者的熱情,是很誠心地向讀者介紹他喜愛的事物!」這種刊物或許連鎖書店不會擺放,但它的確提供了更多不同觀點。

*
▲謝一麟也分享三餘書店深耕高雄的理念,希望藉由推廣在地,可以保存「當地的故事」。

地方書店經營久了便成自然,看著看著,就逐漸成為社區風景,小孩子放學後去晃一晃、居民茶餘飯後也去串門子。書店看似帶著顧客看世界,但其實顧客帶來的生命經驗,也幫助店主人看見世界,這些養分與故事滋養了故鄉,一起寫出地方故事的新一頁。

*
▲攤位上除了數家獨立書店的推薦選書外,也可以在牆上閱讀全台獨立書店風景。

*
▲走進書店,可以是找知識、串門子,也或許為了拾回與書的往日情感。你會為了什麼理由走進書店呢?

#台北國際書展 #講座 #我們的書店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三餘書店 #在地書寫 #謝一麟 #吳茂成